科研教学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成果 > 正文

医生要有“钝感”的智慧

发布时间:2013-08-09阅读次数:
    曾做过医生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将其70余载的人生感悟浓缩成文,推出散文集《钝感力》一书。乍一听书名,很是新鲜。何谓“钝感力”?作者是这样定义的——“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神经,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的波动”。
    从书中了解到,早在札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时候,身为外科医生的渡边淳一就对“钝感力”有了切肤之感。当时的他白天要为患者看病,晚上值夜班时无论睡得多熟,只要有急救患者送进来,马上就得进入工作状态。这样的职业特性要求外科医生必须能够快速休息。如果太敏感,自然要吃不少苦头,最后还可能干不好这份工作。也许就像作者说的,做医生的就该“让自己的神经变得粗大、有耐力”。
    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医院里,小医生常常遭到呵斥和训责。如果因此而失去自信,很容易前功尽弃。正是因为有足够粗大的神经,不会为一时挫折而沮丧,很多小医生才点点滴滴地积累起作为医生应有的医术和医德,一天天成熟起来。当时的渡边淳一就是靠着这种钝感坚持了下来,直到今天能成为受人尊重的文学大腕,其中也饱含着“钝感”的智慧。
    我特别想说的是,在时下医患矛盾频发的大环境下,某种程度上的“感觉迟钝”其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拥有“钝感”的智慧,医生更能有效应对困境,甚至以宽宏大度对抗外界的纷纷扰扰。遭受误解后不是愤然拂袖而去,而是能忍受屈辱,积极应对。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更令人钦佩。
    记得医院的一位女配药师曾跟我说起一件事。在门诊药房,她给一位70多岁的老干部拿药时,发现处方中的药物剂量有误。当时,她很有礼貌地说:“大爷,处方中所开的药剂量错了,麻烦您找医生改一下,好吗?”没料到对方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将一口痰啐到了她的脸上,说:“我不去。医生开错处方,凭什么叫我去!”大爷满脸怒气,还不停地叫骂着。刀剑伤害在皮肉,舌头伤害在内心。女配药师顿时委屈得流出眼泪,但她没有愤怒,也没有对骂。她默默地擦去脸上的秽物,然后拿着处方去找医生更正。
    自己并无过错却遭人恶言相向,这样的事在今天的医院实在是见怪不怪了。让我欣赏的是女配药师的克制与包容。事后她说:“来医院看病的人,老的就像我们的父母,年龄相当的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比我年轻的好比我们的晚辈。他们是因为疾病困扰才向我们发火,一味去责怪、抱怨有意义吗?鞭策自己更努力地为他们解决问题、驱除病痛才是最重要的。”朴实无华的语言,却如此让人动容。
    《钝感力》一书中,渡边淳一将笔触伸向了更广阔的人际关系领域,还从医学角度出发,着力探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分子,如在任何时候都不烦恼、不气馁,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有“钝感力”的人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同时还能求得内心的平衡。在当下社会普遍关注、业内普遍抱怨的医患关系中,钝感力或许如同夏日里的习习凉风,让激烈的人们冷静下来,作出智慧的抉择。
    值得一提的是,渡边淳一提出“面对疾病和死亡,同样需要钝感力”。这绝对不是对生命的冷漠,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鼓励生者不要沉迷于悲戚,而应该尽快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更加热爱生命。钝感不是麻木,也不是回避,反而恰恰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摘自《健康报》 作者:缪新权、缪尚廷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医生要有“钝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