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达标是治疗高血压关键
发布时间:2014-12-24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阅读次数:
分享到:
降压达标是治疗高血压关键
何东明
简介: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长期致力于心血管慢性病防治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擅长各种难治性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并发多器官、多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示:当今,包含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中国居首位,每4个人里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而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降压达标并改善生活方式和接受药物治疗。
高血压不容小觑“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或两者其一增高,即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两者有一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何医师说。
据最新统计,2013年我国高血压患者有3.3亿人,患病率达38%,并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在激增。何医师介绍说,高血压严重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塞等,而全球有30%的人死于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何医师告诉记者,高血压与遗传、食盐过多、口味过重、吸烟酗酒、肥胖缺乏引起以及精神紧张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在我国,高血压流行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
正确看待高血压
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对高血压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年轻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才患有,而不少高血压患者不按病情科学服药,血压一降到正常就停药等。据悉,在中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包括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在内的发病率就已达8%。对此,何医师解释说,并非只有老年人才得高血压,遗传因素也可能诱发高血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倡导35岁以上成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同时,血压的下降并不是治愈的标准,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正常,一旦停止服药,或遇到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情况,血压还会重新升高。
此外,何医师提醒,大多数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但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患者必须给予重视与治疗,定期检查血压十分重要且必要。
降压达标是关键
高血压应如何治疗?何医师介绍说,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降压达标,生活方式的改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伴随的危险因素,而药物治疗通常可有效控制血压。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保持心理平衡及适量运动,减少盐分摄取是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第一步,每天摄入食盐应少于5g,多吃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而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何医师说。
当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时,应开始采用药物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压药的选择不能根据广告或他人介绍,而应在医生仔细分析病情,全面了解自身的高血压病程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和降压药,并遵循从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用药个体化及长期服药等原则。此外,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治疗并不能万事大吉,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到医院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便了解各个靶器官的情况,何医师介绍说。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