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一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科与呼吸危重症病房)

2号楼11F

0777-2873039、2872120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ICU一区)/内科与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MICU&RICU)始建立于2007年,现有21张床位,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最早成立的重症医学科。科室现有高级职称6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2人、硕士3人,研究生学历3人,均通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认证。现有中级职称14人,其中主治医师6人、主管护师8人。拥有进口人工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床旁持续性血液滤过机(CRRT)、德国血流动力学监测仪(PiCCO2)、床旁超声机、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科室现开展的人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重症血液净化人工肝、人工肾技术、呼吸治疗、肺康复治疗、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等技术已达到区内先进水平,多年来成功救治了近万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

一、人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目前我科拥有进口人工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1台。ECMO技术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膜肺)氧合后再泵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的心肺支持,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抢救利器。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爆发性心肌炎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为挽救生命提供了更好治疗措施。

二、重症血液净化人工肝、人工肾技术(CRRT):我科于2008年率先在北部湾沿海地区ICU中常规开展的治疗项目,拥有丰富的针对危重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经验,能及时有效地开展临床抢救工作;广泛应用于中毒、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脓毒症、急性重症胰腺炎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能够迅速清除患者体内毒素,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迅速改善内环境紊乱,挽救大量危重患者的生命。

三、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2):PiCCO2是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的综合,用于进一步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容量管理,是目前指导抢救和诊治危重患者特别是各种原因的休克患者的有力武器。对于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血管大手术后等病人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IABP):我科2011年在北部湾沿海地区率先在ICU床边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各种原因引起心脏衰竭导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治疗,能够迅速纠正心源性休克,从而挽救许多病人的生命。

五、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技术(微创):该技术属于微创气管切开手术,具有简单、快速、出血少、创伤小等特点。手术切口仅1.0-1.5cm,愈合后疤痕小,较传统手术愈合美观。而且手术出血少,并发症少,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便于吸痰和气道管理。
 

联系电话:重症医学科一区(ICU一区)医护办公室:0777-2873039、0777-2872120

 

 



 

 

 

医生:
许承琼 副院长 主任医师
曾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曾德福 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熊泽忠 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沈世龙 主治医师
何立术 主治医师
韦荣升 主治医师
蓬艳     主治医师
江享珊  主治医师
韩志邦  主治医师
黄小倩  住院医师

张梅 重症医学科一区副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潘艳红 重症医学科一区副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9人:莫秀霞、苏海连、杨敏、张开创、叶芳芳、陆晓翠、陆燕、黄华霞、归玉萍
护师15人:苏霜、黄福盛、梁春玲、吴桂彬、黄观、李金金、邹佩芳、方言、黄艳美、包鸿丽、陈垚、黄月娟、阮文樑、宋玉萍、曾廷美
护士18人:刘存斌、王天成、刘芬巧、陆在娟、梁和羽、蓝晓菁、祝晓倩、陈贵梅、苏跃、黄玲、黄玉娇、程晓华、农伟锋、黎英彦、王佳平、刘真、苏焕双、黄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