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养生全攻略 | 你不得不知道的养生知识
2016-10-21阅读次数: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那在重阳节应该如何养生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些必须注意细节。
重阳节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2适时添衣
重阳节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特别是老人,更要注意防寒,适时添衣。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3朝盐晚蜜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4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灸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1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
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
2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进补。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3起居有常很重要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不少老年人旅游后,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旅游回来后,不是血压高了,就是心脏感觉不舒服了,只好去医院看医生。此外,老年人还要注意心态平和,不要过喜过忧,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的波动不利于养生。
4这些老人不宜秋冻
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
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风寒湿邪,常会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症状。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凉刺激后,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等。
5秋季特色养生经
少洗澡:秋季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秋季昼夜温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状。
适度“冻”一下:有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秋季是连接夏冬的过渡季节,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
适量多补水,忌流汗: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过量运动又容易引起流汗,丧失水分,应该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慎防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原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秋季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最好家中能常备些舒缓血管,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中药。
心情开朗: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健身娱乐活动,与人多交流,保持心情开朗。
那在重阳节应该如何养生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些必须注意细节。
重阳节过后,大家都应谨记保健的事项
1足部保暖重阳节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2适时添衣
重阳节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特别是老人,更要注意防寒,适时添衣。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3朝盐晚蜜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4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灸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老年人需格外注意的那些事项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时令也逐渐进入了深秋。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1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
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
2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进补。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3起居有常很重要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不少老年人旅游后,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旅游回来后,不是血压高了,就是心脏感觉不舒服了,只好去医院看医生。此外,老年人还要注意心态平和,不要过喜过忧,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的波动不利于养生。
4这些老人不宜秋冻
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
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风寒湿邪,常会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症状。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凉刺激后,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等。
5秋季特色养生经
少洗澡:秋季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秋季昼夜温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状。
适度“冻”一下:有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秋季是连接夏冬的过渡季节,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
适量多补水,忌流汗: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过量运动又容易引起流汗,丧失水分,应该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慎防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原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秋季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最好家中能常备些舒缓血管,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中药。
心情开朗: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健身娱乐活动,与人多交流,保持心情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