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于印发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8-08-31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阅读次数:
各科室:
现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年8月29日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风险防控、支撑保障、监管监督和应急救援等机制体系,根据《钦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钦卫计委应急〔2018〕7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卫生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各科室、各部门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医院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把业务工作与安全生产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机制措施,狠抓责任落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到2020年,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体系基本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格局趋于完善,职业病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到2030年,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生产治理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健康钦州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内容
(一)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 加强党委对安全生产的统一领导。按照《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卫办发〔2016〕42号)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明确医院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协助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及安全领导机构,党委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规划,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听取工作汇报,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以例会形式促进我院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形成“院部-质管办-主管部门-科室”的四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明确各级责任,上级抓下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医院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2. 严格落实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医院实行“院部—质管办—主管部门—科室”的四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医院党政领导下,各科室全体人员要树立安全意识,底线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主动将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医疗、护理、后勤、设备、消防等各方面安全。医务部、护理部、后勤部、药学部、设备科、保卫科等各职能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自管辖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质管办负责对各专业委员会和各职能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加强检查、抽查、督查和案件查处等工作力度,切实把好安全生产关。
3.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医院法人代表是医院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科室各部门负责人是本科室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制度、例检制度,实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等“五到位”。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清单,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定期实施考核和奖惩,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
4. 健全责任考核和失职追责制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安全生产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持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安全生产责任制,日常工作依责尽职,发生事故依责追究。依法依规制定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强化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部门一并追责,从严处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大责任的科室、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二)完善监管体制
1. 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各科室各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安全生产工作合力。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使责任体系覆盖各科室、各部门、各层级和生产各环节,并做好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推动建立安全生产和人民健康一体化的监管体制。
2. 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加强各科室、各部门如医疗、护理、设备、药剂、后勤、保卫、信息等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充实行政值班和一线值班力量,加强应急演练,做好人员、装备和物资准备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重点提升现场医学处置、途中安全高效转运、后方综合救援“两点一线”三个主要环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适应我院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紧急医学救援专业体系。
(三)大力推进依法依规治理
1.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全面梳理安全生产标准需求,制定修订相关标准,推动建立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健全医用辐射防护等特殊作业管理,以及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制度。按照各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管理等工作规范。完善重点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等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案。
2.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成立医院医疗投诉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领导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坚持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实行问责与整改并重。设置医患关系办公室、医疗投诉管理办公室,配置医患纠纷接待室,设置专人负责接待来访、调查、反馈等,认真执行限时办结制,7-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所有安全事件调查报告要详细分析原因,对履职不力、整改措施不落实的,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相关科室、部门和人员责任。
(四)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1.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各科室、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抽查和督导,确保整改责任、资金、措施、期限“四落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 提升职业病防治监督和服务水平。制定职业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扩大职业病患者救治范围,加强对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管理,开展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管理。充分发挥好职业病科在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监测、评价、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简化职业病诊断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职业中毒和核辐射应急救治水平。
3. 积极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患者投诉管理。落实门急诊和病房安全管理,加强行政值班值守及节假日期间门急诊医疗力量配备,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落实好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人生活垃圾,以及毒麻药品、精神性药品、放射源等有毒有害物品和相关废物的管理措施。健全医患纠纷“三调解一保险”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做好治安保卫值班和巡查工作,妥善处置医患纠纷,防止出现由于医患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4. 进一步加强高危场所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消防责任自负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涉及核、生、化、爆高危场所以及水、电、煤、气、热等重点部位的巡逻看护,确保安全标识明显,安全通道畅通,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每月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和消防设施联动运行测试,每年至少开展1次消防安全评估。遵循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操作规程,建立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实验品的购买、储存、使用、运输、废液处理等环节自查自纠机制,重视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实验人员安全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氧气站、放射源、锅炉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各种安全问题。对未能及时整改的隐患,要妥善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5. 持续完善安全保卫等工作。制定安全值班考勤考核标准,明确总值班、值班、备班、保卫人员等职责。加大安保力量投放力度,为保安人员统一购置防护装备,每年至少开展2次专门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自卫和防范能力。根据我院周边治安状况,统筹安排、科学制订技防建设工作规划,逐步实现监控系统对重点部位高清全覆盖。大力推进物防建设,加强硬件装备,保障医院消防通道、消防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医院出入口和重要场所设置铁栅门、入侵报警、电子门禁系统等,配备消防器材及防冲撞隔离设施,严防发生意外事件。全面排查应急设备设施,完善日常定期检测机制,确保设备设施齐全,能有效使用。逐步健全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实现系统之间互联互通。
(五)加强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 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落实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保证工作经费,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和办公条件,配备相应的工具和装备。探索设立安全隐患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安全生产一线人员奖励资金。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逐步升级安全管理手段,逐步形成专业化、常态化、全系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安全教育防范机制,标本兼治,举一反三,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发展水平。
2. 加强安全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依法设立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后勤保障以及医疗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熟的安全管理队伍。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岗位培训、法规培训,切实提高技能和水平。定期进行考核演练,强化奖优罚劣机制,对长期工作在安全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给予相应奖励。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干部的教育、培养、交流和使用力度,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3. 强化职业病防治信息化支撑。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持续、系统的收集相关信息。规范职业病报告信息管理工作,提高上报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掌握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发病特点、危害程度和发病趋势。将职业病防治纳入信息化工程,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利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做好防治工作。
4. 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将安全生产纳入常规培训内容,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全员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广泛动员全院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打造“平安医院”。各科室要加强科室安全小组建设,着力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强化个人遵章守纪和监督防范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同时设立安全生产监督举报电话、传真、邮箱、微信等,引导就诊群众监督、参与和支持医院各项安全工作,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职领导担任副组长,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担任秘书,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担任成员的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协调、落实小组日常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定期分析研判、督导检查、通报情况、集中调度、联合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廖振南
副组长:刘绍光、杜正隆、陆永光
秘 书:黄粹业
成 员:郑小丽、黄淑静、陈进文、赖广平、刘国勇、唐真武、叶钦清、李关秀、张旺连、章晓华、劳东玲、邓海青、吴国燕、黄春燕、利文倩、庞晓军、吴家嘉、陈建西、温 雪、彭于仑、李香乐、王治军、庞邦斌、黄波泰
四、实施步骤
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按照分步推进和持续改进完善相结合的方式,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0月)。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改革领域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本院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2019年)。各科室各部门要根据《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有效落实,质管办及时调度、认真汇总我院安全生产改革进展情况。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0年-2025年)。针对安全生产改革工作中发现的缺陷、漏洞及薄弱环节,按照改革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改进、调整和完善,巩固深化改革成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四)全面实现阶段(2025年-2030年)。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成熟,安全生产事故明显减少,职业病危害救治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和卫生发展目标相适应,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健康钦州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严密分工、落实责任,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二)周密部署,稳步推进。各科室各部门要按照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本科室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保障,务求实效。加大投入,确保人、财、物,满足改革任务需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业务指导,对表现突出的科室、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特别是弄虚作假、虚报成果、搞“花架子”的科室、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按医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四)强化宣传,正面引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等,让广大民众和所涉及单位及时掌握改革发展动态,主动配合改革工作,做到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工作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现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年8月29日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风险防控、支撑保障、监管监督和应急救援等机制体系,根据《钦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钦卫计委应急〔2018〕7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卫生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各科室、各部门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医院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把业务工作与安全生产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机制措施,狠抓责任落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到2020年,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体系基本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格局趋于完善,职业病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到2030年,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生产治理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健康钦州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内容
(一)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 加强党委对安全生产的统一领导。按照《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卫办发〔2016〕42号)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明确医院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协助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及安全领导机构,党委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规划,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听取工作汇报,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以例会形式促进我院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形成“院部-质管办-主管部门-科室”的四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明确各级责任,上级抓下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医院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2. 严格落实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医院实行“院部—质管办—主管部门—科室”的四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医院党政领导下,各科室全体人员要树立安全意识,底线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主动将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医疗、护理、后勤、设备、消防等各方面安全。医务部、护理部、后勤部、药学部、设备科、保卫科等各职能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自管辖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质管办负责对各专业委员会和各职能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加强检查、抽查、督查和案件查处等工作力度,切实把好安全生产关。
3.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医院法人代表是医院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科室各部门负责人是本科室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制度、例检制度,实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等“五到位”。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清单,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定期实施考核和奖惩,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
4. 健全责任考核和失职追责制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安全生产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持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安全生产责任制,日常工作依责尽职,发生事故依责追究。依法依规制定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强化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部门一并追责,从严处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大责任的科室、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二)完善监管体制
1. 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各科室各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安全生产工作合力。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使责任体系覆盖各科室、各部门、各层级和生产各环节,并做好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推动建立安全生产和人民健康一体化的监管体制。
2. 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加强各科室、各部门如医疗、护理、设备、药剂、后勤、保卫、信息等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充实行政值班和一线值班力量,加强应急演练,做好人员、装备和物资准备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重点提升现场医学处置、途中安全高效转运、后方综合救援“两点一线”三个主要环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适应我院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紧急医学救援专业体系。
(三)大力推进依法依规治理
1.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全面梳理安全生产标准需求,制定修订相关标准,推动建立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健全医用辐射防护等特殊作业管理,以及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制度。按照各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管理等工作规范。完善重点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等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案。
2.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成立医院医疗投诉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领导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坚持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实行问责与整改并重。设置医患关系办公室、医疗投诉管理办公室,配置医患纠纷接待室,设置专人负责接待来访、调查、反馈等,认真执行限时办结制,7-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所有安全事件调查报告要详细分析原因,对履职不力、整改措施不落实的,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相关科室、部门和人员责任。
(四)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1.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各科室、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抽查和督导,确保整改责任、资金、措施、期限“四落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 提升职业病防治监督和服务水平。制定职业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扩大职业病患者救治范围,加强对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管理,开展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管理。充分发挥好职业病科在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监测、评价、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简化职业病诊断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职业中毒和核辐射应急救治水平。
3. 积极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患者投诉管理。落实门急诊和病房安全管理,加强行政值班值守及节假日期间门急诊医疗力量配备,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落实好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人生活垃圾,以及毒麻药品、精神性药品、放射源等有毒有害物品和相关废物的管理措施。健全医患纠纷“三调解一保险”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做好治安保卫值班和巡查工作,妥善处置医患纠纷,防止出现由于医患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4. 进一步加强高危场所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消防责任自负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涉及核、生、化、爆高危场所以及水、电、煤、气、热等重点部位的巡逻看护,确保安全标识明显,安全通道畅通,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每月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和消防设施联动运行测试,每年至少开展1次消防安全评估。遵循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操作规程,建立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实验品的购买、储存、使用、运输、废液处理等环节自查自纠机制,重视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实验人员安全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氧气站、放射源、锅炉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各种安全问题。对未能及时整改的隐患,要妥善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5. 持续完善安全保卫等工作。制定安全值班考勤考核标准,明确总值班、值班、备班、保卫人员等职责。加大安保力量投放力度,为保安人员统一购置防护装备,每年至少开展2次专门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自卫和防范能力。根据我院周边治安状况,统筹安排、科学制订技防建设工作规划,逐步实现监控系统对重点部位高清全覆盖。大力推进物防建设,加强硬件装备,保障医院消防通道、消防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医院出入口和重要场所设置铁栅门、入侵报警、电子门禁系统等,配备消防器材及防冲撞隔离设施,严防发生意外事件。全面排查应急设备设施,完善日常定期检测机制,确保设备设施齐全,能有效使用。逐步健全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实现系统之间互联互通。
(五)加强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 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落实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保证工作经费,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和办公条件,配备相应的工具和装备。探索设立安全隐患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安全生产一线人员奖励资金。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逐步升级安全管理手段,逐步形成专业化、常态化、全系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安全教育防范机制,标本兼治,举一反三,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发展水平。
2. 加强安全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依法设立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后勤保障以及医疗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熟的安全管理队伍。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岗位培训、法规培训,切实提高技能和水平。定期进行考核演练,强化奖优罚劣机制,对长期工作在安全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给予相应奖励。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干部的教育、培养、交流和使用力度,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3. 强化职业病防治信息化支撑。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持续、系统的收集相关信息。规范职业病报告信息管理工作,提高上报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掌握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发病特点、危害程度和发病趋势。将职业病防治纳入信息化工程,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利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做好防治工作。
4. 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将安全生产纳入常规培训内容,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全员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广泛动员全院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打造“平安医院”。各科室要加强科室安全小组建设,着力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强化个人遵章守纪和监督防范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同时设立安全生产监督举报电话、传真、邮箱、微信等,引导就诊群众监督、参与和支持医院各项安全工作,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职领导担任副组长,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担任秘书,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担任成员的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协调、落实小组日常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定期分析研判、督导检查、通报情况、集中调度、联合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廖振南
副组长:刘绍光、杜正隆、陆永光
秘 书:黄粹业
成 员:郑小丽、黄淑静、陈进文、赖广平、刘国勇、唐真武、叶钦清、李关秀、张旺连、章晓华、劳东玲、邓海青、吴国燕、黄春燕、利文倩、庞晓军、吴家嘉、陈建西、温 雪、彭于仑、李香乐、王治军、庞邦斌、黄波泰
四、实施步骤
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按照分步推进和持续改进完善相结合的方式,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0月)。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改革领域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本院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2019年)。各科室各部门要根据《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有效落实,质管办及时调度、认真汇总我院安全生产改革进展情况。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0年-2025年)。针对安全生产改革工作中发现的缺陷、漏洞及薄弱环节,按照改革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改进、调整和完善,巩固深化改革成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四)全面实现阶段(2025年-2030年)。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成熟,安全生产事故明显减少,职业病危害救治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和卫生发展目标相适应,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健康钦州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严密分工、落实责任,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二)周密部署,稳步推进。各科室各部门要按照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本科室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保障,务求实效。加大投入,确保人、财、物,满足改革任务需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业务指导,对表现突出的科室、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特别是弄虚作假、虚报成果、搞“花架子”的科室、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按医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四)强化宣传,正面引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等,让广大民众和所涉及单位及时掌握改革发展动态,主动配合改革工作,做到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工作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