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 | 钟珊、宁浚羽、方云菲:再累也值得!
2022-02-14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阅读次数:
钟珊
消化三区 副护士长
“疫”声令下,35岁的我再出发
2月7日 星期一 雨
2021年12月,参加赴防城港东兴核酸筛查队;
2022年2月,参加赴百色核酸筛查队。
2022年2月5日,大年初五,是我35岁的生日。晚上11点57分接到护长的紧急电话,立即收拾行李,出发百色!
2月7日,天气很冷,下着小雨,大巴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大楞乡的服务站,有部分队员出现了晕车症状。
到达平慢村后我们12个人兵分两路,6个人为一小组,一组在村委会采集,另一小组去比较远的村屯上门采集。
为了节约防护服也为了防止污染小轿车,做完一个屯,我们就坐上“敞篷式”皮卡车后车厢去下一个屯采集核酸。就这样5个屯的核酸做完已经是晚上9:30了,虽然天空下着淅沥沥的小雨,队员们又冷又饿,但是乡亲们一遍遍的“谢谢”温暖了我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面对疫情,身穿防护服,我们就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卫士,只要人民需要,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宁浚羽
妇科 护士
2021年12月,参加赴防城港东兴核酸筛查队;
2022年2月,参加赴百色核酸筛查队。
2月7日,是我们在百色开展抗疫工作的第一天。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到达乡镇政府后,就开始分组搭乘乡村干部自家的车子深入各村落,远的的乡村还要开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这一路道路颠簸崎岖、蜿蜒盘旋,有的同事们即使头晕呕吐一到到采集点后就马上投入工作中。
让我最感动是这里的百姓,不管是乡干部还是村民对我们的工作都给予全力的支持与配合。百色乡村地处偏远,村屯散落,人员不集中,干部和志愿者们就开自己的车把村民一波一波的带到筛查点,减少了我们大量的工作。有些爷爷奶奶还是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采集点,即使语言不通,每次都要重复好几次“张开嘴巴”,但是看着他们感激的目光,心里立刻涌现了一股暖流,这是双向奔赴的帮助和理解。
对于那些行动不方便、长期卧床的群众,我们进村入户“上门”服务,无论是坐在皮卡车后面还是踏过泥泞的山路,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我们的职责。乡村小路上一个个身穿白衣手拎蓝色采集箱的身影穿梭在小道上,其实在这一身白衣里面的他们可能早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即使是在这寒冬腊月,脱掉口罩的他们也可能已是满脸的汗水。虽然脸上是汗水,但是脱掉手套,很多同事们的手都长了冻疮,满手通红!当地的气温3-5℃,同事们手指已经被这刺骨的寒冷冻得不会动弹,大家靠惯性僵硬的完成这一系列的采集动作。
回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在返回的酒店的路上,大雾弥漫,但是车灯照出的灯光仿佛是打开疫情阴霾背后的曙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壮乡儿女手挽手、肩并肩一起努力,必将迎来美好春天!
方云菲
中西医结合科 护士
方云菲:抗击疫情,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努力着
2022年2月,参加赴百色市核酸筛查队。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
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