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再升级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术后即可下床
2022-06-01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阅读次数:
69岁的张大娘因右侧肢体麻木到我院神经内科三区就诊,经完善相关检查,被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为了明确脑血管病变程度及时挽救张大娘生命,神经内科三区专家团队立即为张大娘施行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整个手术过程只用了20多分钟。造影结束后张大娘便可以自己从手术台走回到病房,令前来探望的亲友十分诧异!
为了帮助病患减轻痛苦,我院神经内科三区不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
多年前张大娘因为脑血管狭窄曾做过一次脑血管造影,那时候是经股动脉入路,做完后需要卧床24个小时。一想到脑血管造影术后,需要绝对卧床24个小时,张大娘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这次张大娘因脑梗死(急性期)到我院治疗,为了让其免除24小时不能动的痛苦,创新性开展了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既减轻了张大娘的痛苦,还能快速处理病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我院这项技术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神内三区主任杨开杰介绍,股动脉是人体重要的大血管之一,对于医生来说,股动脉粗大、便于穿刺,所以操作上技术难度较低。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行全脑血管造影仍采用的是经股动脉入路。不过,由于股动脉较粗,局部分支多,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夹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甚至大出血。术后大腿不能动,需要加压包扎卧床制动24小时,给患者带来众多不便和痛苦。对于年轻女性,经股动脉入路行造影需对腹股沟区进行备皮,不少患者表示尴尬不便。而老年患者中,约有2%-10%的患者因为外周血管原因(如股动脉闭塞)、正在行抗凝治疗及肥胖等,也无法经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术中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具有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中提前发现血管病变而进行干预,是有效预防卒中发生的前提。
杨开杰表示,在众多的检查手段中,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从主动脉弓至颅内细小血管分支的形态,而且能准确显示血管病变程度、范围并且动态观察血流灌注过程,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钦州市二医院施行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这项新技术在减少射线暴露量的同时有效减少大出血、前臂附近桡动脉闭塞及骨室筋膜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术后恢复更快。并且桡动脉穿刺区不需备皮,造影术后不需卧床制动。手术结束包扎止血后,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更显微创优势。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术中
▲张大娘满意的竖起大拇指
廖振南
主任医师
禤彩霞
主任医师
杨开杰
副主任医师
黄渊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