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动态 >小切口解决大难题 | 钦州市二医院脊髓脊柱外科成功救治一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小切口解决大难题 | 钦州市二医院脊髓脊柱外科成功救治一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2022-06-07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阅读次数:
近日,我院骨科三区.脊髓脊柱外科运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成功救治一例严重胸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解决患者长期存在的胸腰背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无力的问题。
75岁的黄爷爷(化名)近半年来饱受胸腰背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无力等问题困扰。曾经到过多家医院诊治,均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建议手术治疗,但其拒绝,要求保守治疗,经半年的治疗,胸腰背部疼痛无明显缓解反而进行性加重,近半个月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
经人介绍后黄爷爷的儿子领着父亲慕名找到我院骨外科主任黄粹业主任医师,黄粹业主任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意识到其病情特殊,并不像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为了尽快找到病因对症治疗,遂收住我院脊髓脊柱外科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入院后,骨科三区脊髓脊柱外科主任仇继任专家团队立即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双下肢肌肉明显萎缩,皮肤感觉明显减退,下肢肌力3级,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征检查髌阵挛、踝阵挛阳性。胸腰椎磁共振提示胸10/11椎管狭窄,相应水平阶段脊髓变性;胸10/11椎间盘突出,双侧神经根受压,相应水平椎管受压变窄,同层面脊髓变性。
专家团队得出一致结论:黄爷爷患的是胸椎管狭窄症,并非简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 胸椎CT提示胸10-11节段黄韧带增厚
自患病以来,黄爷爷病情进行性加重,现在生活已不能自理。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将面临瘫痪,但是手术风险又极高。
为了给予黄爷爷最好的治疗,脊髓脊柱外科仇继任专家团队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针对黄爷爷的病情,反复评估手术的风险,探讨手术的可行性及方案。仇继任主任说:“黄爷爷同时存在腰椎间盘症,在没有出现下肢无力和会阴部麻木前,临床上很容易忽视胸椎管狭窄症。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本次我院专家团队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已经很不容易,开展这项手术,就更不容易了。但是,为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愿意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
经过反复商讨并经家属同意后,专家团队决定选择使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在脊髓脊柱外科专家团队、麻醉团队等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黄爷爷在局部麻醉、全程完全清醒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了手术。
手术后,黄爷爷感到全身轻松,胸腰背部不疼了,双下肢慢慢的有力了,会阴部的麻木慢慢减轻,大小便功能也好了很多,在老年助行器的辅助下可以缓慢下床走路,脸上尽是幸福的笑容。
▲术中反复透视确认手术节段
▲左:术后切口约1cm大小; ▲右:术后胸椎MR提示胸椎管狭窄解除
▲ 术后两个月走路已经不需要助行器协助的黄爷爷
胸椎管狭窄症较颈、腰椎管狭窄发病率低,临床漏诊、误诊率高。并且比颈、腰手术风险高得多,盲目手术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胸椎管狭窄症是一种致残率比较高的疾病,出现症状后往往会进行性加重,严重的可导致下肢瘫痪。胸椎管狭窄手术风险是巨大的,国外文献报道的最高术后致残率高达10%-30%。
患者的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年轻且症状轻微者,通常效果不佳,多数患者仍需手术干预,胸椎间盘切除手术仅占行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近年来我院微创脊柱外科领域飞速发展,已熟练开展多种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手术,手术量逐年增加,而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胸椎间盘切除术(PETD)是一种难度更高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
由于胸椎与腰椎相比解剖差异较大,胸椎管手术操作空间十分有限,胸椎椎间孔区域解剖十分复杂,脊髓耐受性相对于腰椎手术而言较差,并且受到邻近肋骨、胸腔脏器和胸膜等毗邻器官的干扰,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在手术过程中损伤脊髓、血管和脊神经等重要结构的风险较大,属于脊柱内镜领域绝对的“高精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