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医院动态 >【钦二医技术】巨脾并发脾功能亢进新疗法——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钦二医技术】巨脾并发脾功能亢进新疗法——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2022-10-25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阅读次数:

 

近日,59岁的谢叔(化名)诊断肝硬化10余年,血小板减少2”到我院普外二区住院治疗。入院时血小板低至46X109/l且合并食管胃底周围静脉曲张,随时可能并发内脏出血,甚至导致自发性颅内出血,血管破裂出血。生死危急时刻,普外科二区专家采用脾动脉栓塞术(PSE)既纠正了脾功能亢进,又保留了正常的脾脏功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原来,谢叔同时患有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脾大、脾功能亢进,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普外科二区专家团队对谢叔的病情非常重视,普外科主任闭永浩主任医师,普外科二区谢林宏副主任医师、钟贤君副主任医师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分析谢叔的病情,并进行综合评估。按照传统经验,此类患者往往需要插管全麻,手术切除脾脏来达到治疗脾大、脾功能亢进的目的,但此时谢叔同时合并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差,且血小板低等并发症,存在手术禁忌症,而且切除脾脏后部分病人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并发术后感染。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我院可开展脾动脉栓塞术(PSE)作为替代疗法。相对于外科手术来讲,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特点。脾动脉栓塞术(PSE)相当于“内科脾切除”,不仅能治疗脾功能亢进,还能保留脾脏正常功能,是治疗脾功能亢进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经过充分术前检查及患者同意后,手术由普外科二区钟贤君副主任医师主刀。

 

▲钟贤君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术中,通过经皮穿刺,插入一根很细的导管,在DSA透视观察下,将导管插入到脾动脉主干后,经导管注入适量的碘油和PVA颗粒(100-300μm),栓塞脾脏部分的小动脉,使相应部位的脾组织缺血、梗死、固缩,进入脾脏的血液减少。这样既纠正了脾功能亢进,又保留了正常的脾脏功能。通过栓塞脾动脉部分分支,人为造成部分脾脏坏死,以抑制脾脏过强的功能,提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达到提高自身抵抗力、提高止血能力,减少自发出血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术中脾动脉造影          ▲栓塞后造影

▲术前化验单血小板数值    ▲术后化验单血小板数值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短短的半个小时便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在普外科二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恢复良好,血小板已恢复正常值。术后的第5天谢叔便康复出院了。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症状缓解的综合征。脾功能亢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可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产生严重后果的一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有的同时还有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血色素的降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脾切除术。但由于脾切除术往往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和出血,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现多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为代替疗法。采用部分脾脏栓塞,因其微创、安全性好、可重复,既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又减少了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降低、门脉血流增加导致出血几率增加的风险,已成为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术后血小板上升至安全范围,肝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的作用:

1、脾脏缩小,并形成纤维包膜,可限制脾脏再生;

2、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升高;

3、肝功能改善,胆红素水平下降;

4、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升高;

5、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

6、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缓解或推迟发生晚期肝硬化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性胃肠道疾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顽固性腹水、感染、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等。

普外科二区医生办公室电话:0777-2872564   护士站电话:0777-2872864

 

专家简介

闭永浩
普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广西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完成市级科研3项,获钦州市科技进步3等奖3项,发表医学论文15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擅长肝胆、甲状腺、乳腺肿瘤诊治。

仇兵海
普外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在腹腔肿瘤的介入治疗方面有自己独到造诣,发表省级以上论著10余篇。对乳腺甲状腺、胃小肠、结直肠各种肿瘤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有自己专业特长。对肝胆胰腺疾病诊治亦有较深的研究,现专业从事胃肠外科工作,对胃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均能熟练诊治。
谢林宏
普外科二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广西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甲状腺乳腺专委会委员,钦州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委员,从事普外科工作16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曾到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创中心进修学习。专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胆道疾病、胰腺、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规范化治疗。尤其擅长腔镜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参与科内科研“保乳术联合术中氟尿嘧啶植入剂在二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项目获“钦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与科研《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项目获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奖。
钟贤君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曾到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普通外科培训班及研修班,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文刊发表多篇医学论文。长期从事普通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胆道肿瘤、胆道结石、脾脏、胰腺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专注于普外科疾病的腔镜微创治疗

 

核发 | 吴天俊

审核 | 韦瑞文

图 | 钟贤君

编辑 | 陈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