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二医技术】脑卒中防治的“侦察兵”——心脏及颈、脑动脉一体化超声检查
2022-10-28本文来源: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阅读次数:
NO.1
近日,59岁的患者张大哥(化名),突然感觉气促、头晕、心慌、走路总是不自觉地摇晃,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左侧肢体没有力气。家人便将其送到我院住院治疗。
为了快速查找病因,主管医生建议张大哥进行心脏及颈、脑动脉超声一体化检查;经过超声诊断科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张大哥心脏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减低;颈部动脉有双侧颈动脉球部狭窄、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右侧椎动脉全程狭窄;颅内动脉有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右侧椎动脉闭塞性病变(考虑为发出小脑后下动脉以远)。
心脏及颈、脑动脉超声一体化检查犹如侦察兵,很快找到了本次临床事件的责任血管—右侧大脑中动脉。为张大哥出现的相关症状找到了病因,为他的后续治疗找准方向,预防新的卒中发生。
NO.2
62岁的患者李伯(化名),一直患有慢性病,一年前,在没有其他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行走拖拉,右上肢持物不稳等症状。近日,李伯因其他急症入院手术,在完善入院检查的时候,超声医生予以颈、脑动脉一体化超声检查,发现李伯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及时找到了导致李伯右侧肢体乏力的主要原因。这次的检查为外科医生提供患者脑血流灌注信息,为患者日后的相关治疗做好预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卒中风险,提高手术安全。
以上的两个病例,都是通过心脏及颈部动脉、颅内动脉一体化超声检查发现了临床事件的责任血管,为临床医生进一步检查干预指明方向;心脏及颈部动脉、颅内动脉一体化超声检查就像“侦察兵”,为脑卒中防治提供“敌情”,让患者提前预知风险,避免后续可能发生的脑卒中疾病风险。
2019年12月, 我院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评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也是北部湾沿海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为提高脑卒中的防治、筛查、诊疗能力,专门委派专科医师赴北京宣武医院及阜外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早期超声筛查方面,能常规成熟开展心脏及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一体化评估,为脑卒中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了技术支撑。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病人往往会出现神志障碍、偏瘫、眩晕、恶心、生活不能自理、瘫痪、丧失工作能力,预后不佳,往往会留下后遗症。但通过筛查高危人群,鼓励健康的方式,服用有效的药物,卒中完全可以预防。
需要进行脑卒中筛查的人群:
据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提出:具有如下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就需要做脑卒中的排查。
心脏及颈-脑动脉一体化超声检查脑卒中防治的“侦察兵”
由同一名超声医生通过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脏及大血管、颈部动脉和颅内动脉进行整体化评估,是最方便准确的筛查方式。进行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脑动脉超声检查是通过实时、动态超声图像,“看到”并“听到”心脏及颈部动脉、颅内动脉血管情况,比如心脏的卵圆孔未闭、左心耳血栓、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位置、大小、稳定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病变是位于心脏内,还是位于颈部动脉,或者位于颅内动脉,对心颈脑血管病变及整体血流动力学进行准确的定位、定性、定量分析,全面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高危人群提前干预。
脑卒中的心脏及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需要做什么准备?
1、 心脏及颈部动脉检查无需特殊准备,脑动脉请勿佩戴假发,请勿化妆,某些化妆品成分会造成超声波衰减,使超声波无法穿透颅骨而无法完成检查。
2、 上午检查者,应正常进餐或适当饮水,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升高导致脑血流速度减低,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经颅血管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症,但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或声窗穿透不良时,可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专家简介
超声诊断科主任,2002年7月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学历,从事超声检查诊断工作近20年。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超声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广西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乳腺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妇产科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钦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超声诊断工作,有扎实的业务理论基础,业务技能优良。曾到第四军医大附属西京医院、广西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及短期学习。熟悉全身各系统、器官超声检查诊断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专长于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熟练掌握各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对腹部及浅表器官等脏器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检查技术成熟,在市内具有领先水平,在国内各级刊物发表专业文章近十余篇。
超声诊断科副主任,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及影像影像研究生班毕业,曾到广西区妇产医院及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国内外超声诊断相关技术培训班及研修班。擅长胎儿畸形超声诊断、胎儿先心病超声诊断,妇产科超声、心血管超声,超声造影及介入超声,分别任职广西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感染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盆底超声委员会委员,广西胃肠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肌骨超声委员会委员,钦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钦州超声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参与钦州市科研项目《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并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先后在国家级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超声诊断科副主任,2006年毕业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14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2020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毕业后一直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工作至今。经过多年实践,掌握较为全面的超声基础理论、检查技术及诊断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超声诊断经验,熟练掌握各系统复杂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分别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超声一科进修学习半年。在进修期间,着重学习心脏、血管超声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各种疾病的超声诊断,对各种心脏及血管的复杂、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断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擅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三维超声心动图应用、经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及介入手术中的应用、颈脑动脉一体化评估、对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脑血流及颅内侧枝循环评估和风险评价、右心声学造影、TCD发泡实验等,已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昆明医科大学报》等发表论文六篇,进修期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优秀进修生。
超声诊断科副主任,医学硕士,全面掌握超声医学各系统的超声影像学诊断,专长于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熟练掌握各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如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与临床合作开展对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及内科介入治疗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手术即刻效果的评定及术后随访等。在国内期刊发表数篇论文。
2004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余年,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进修学习,擅长心血管、腹部、小器官等疾病超声诊断。拥有丰富的超声诊断工作经验,能熟练掌握心血管等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
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余年。拥有丰富的超声诊断工作经验,一直从事腹部、小器官、心血管、小儿颅脑、盆底超声、妇产超声等检查,能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2013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妇产科超声,擅长于妇产科方面的超声诊断,特别擅长在胎儿心脏筛查及妇科疑难病超声诊断。